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阪和东京的较量和“京沪之争”颇有些相似:双方两地“割据”,区域文化、语言甚至人的性情都迥然不同;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大阪也主办了1970年的世博会。和互为姐妹城市的上海一样,大阪的兴起得益于它作为日本对外贸易(主要是与古代中国和朝鲜半岛)和文化交流的集散地的地位。在日本历史上的“双城记”中大阪也从未缺席:400多年前丰臣秀吉打败各路豪强后在此筑城,与在京都的皇家搞文武分治;后来的德川幕府规定各地的藩主每年都要在关东的江户(即东京)住一段时间,千里迢迢和两地奔波给他们平添了很大的负担,迫使他们大量举债,这样大阪的商人成了聚集在江户的诸侯和武士们的债主。直到上个世纪初,大阪还是日本的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市,但它的光芒从此逐渐被东京遮盖,而且差距越来越大,近日大阪证券交易所被东京证券交易所吞并一事就是个最新的例证。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上周末大阪府知事和大阪市市长的双选举受到日本内外很多人的关注,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大阪的未来,更反映了遭遇经济萎靡不振、政治困顿的日本人致力于改革的欲望和决心。作为日本一级行政区的大阪府下辖33市、9町和1村,这其中又以大阪市首屈一指,而此次选举的焦点是旨在拓展大阪的发展空间的“大阪都构想”。根据知事桥下彻去年提出的这项计划,大阪市和堺市两个政令指定市在被取消后将与周边的几个市整合成一个共有20个区的大阪都,这样现行的“府-市-区”三重管理体制将会简化成“都-区”体制,有利于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消除府、市“二重行政”问题。

 

这个蓝图遭到大阪市长平松邦夫的反对,他认为只要各级、各地政府加强合作就可提高效率,无需对行政体制大动干戈。有道是在其位,谋其政:大阪府债台高筑,桥下上台后大量削减政府开支缓解了局势,却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延续了多年的财政困境。相比之下,大阪市的总产值占大阪府的一半以上,市政府有很多优良资产,公司法人税的分成更高,财政也更充裕,平松市长自然不愿意让大阪市消失。

 

但是参照东京都的模式建立大阪都想法毕竟有不少可取之处:首先,东京都就是由东京府和东京市合并而成,而且是个成功的先例;再次,近些年大阪府的失业率高居全日本各个都府道县的“榜首”,大阪都的构想激起了人们对大阪和整个关西地区重振雄风的希望,合理调配公共资源、加强区域一体化的做法也不无道理,怎么也比“坐以待毙”好。

 

市长和知事都是民选的地方首长,没有上下隶属关系,即便是市长不买知事的账,后者也束手无策。但是桥下知事可不一般:曾经是电视名人、育有三男四女的他38岁就当选为最年轻的知事,其强势的作风给领导力匮乏的日本政坛带来一丝活力,困则谋通的大阪人也指望他能挽回颓势。桥下于是推举松井一郎竞选下届知事,并在自己的任期届满前辞职、降格去与年长他20岁的平松竞选大阪市市长。两强相争让人联想起德川和丰臣两派在大阪城进行的、决定了后来命运的几场大战,这次选举也被称作“新大阪之阵”。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选战。平松得到朝野两大党—民主党和自民党—的地方党部支持,桥下也有东京都知事、名古屋市长等政治明星为他站台,他早逝的父亲与黑道有瓜葛的消息也流传开来。人心思变的大阪人投票热情高涨,最终桥下以23万票的优势大胜,原本并不知名的松井也搭他的“顺风车”当选大阪府知事,再加上两人领导的“大阪维新会”在府议会和市议会里分别是多数党和第一大党,大阪的改革进程已经大大加速。不过,大阪都的成立还需要国会修改《地方自治法》。考虑到野田政府很有可能在明年解散众院举行大选,民主、自民两党不大可能冒大阪人之大不韪,风头正劲的桥下更威胁要“阻击”那些反对大阪都的候选人。目前两党都表示可以坐下来商谈,大阪都的诞生应该为期不远了吧。

 

  

 

话题:



0

推荐

杨向峰

杨向峰

22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南加州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候选人、早稻田大学交换学者。

文章